建安三年的一个清晨,兖州郊外的麦田里泛起金色波浪,曹操率领的大军正沿着田埂缓缓推进。突然,一阵马蹄声打乱了宁静,一名骑兵的战马受惊,冲进麦田踩倒了一片麦苗。曹操立刻勒住马缰,脸色沉了下来 —— 他前几天刚下令,凡践踏麦田者,斩!
这时候,将士们都屏住了呼吸,没人敢说话。那名骑兵吓得赶紧从马上滚下来,跪在地上连连求饶。可就在大家以为曹操会按令行事时,他却拔出了腰间的佩剑,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谁知道曹操举起剑后,并没有砍向那名骑兵,而是对着自己的头发挥了下去,一缕青丝瞬间落在了麦田里。他对着全军将士说:“我身为统帅,下令不许践踏麦田,如今却因我的队伍出了差错,按律当斩。但我肩负着平定天下的重任,不能死,就以割发代首,以此明正军纪!”
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“曹操割发代首” 的场景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,不就是割了点头发嘛,有什么大不了的?可在古代,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,头发对古人来说意义重大,割发可是一种很重的惩罚,相当于现在的 “自罚”,而且是在全军面前,这可比惩罚一个普通士兵更有冲击力。
展开剩余70%要知道,当时的曹操正处于扩张势力的关键时期,军纪涣散是军队的大忌。在此之前,他的军队也存在不少问题,比如有士兵抢夺百姓财物、随意践踏农田的情况,这让他很头疼。毕竟军队要想得到百姓的支持,就必须军纪严明,不然走到哪儿都不受待见,还怎么打仗、怎么成就大业呢?
其实,关于曹操重视军纪这件事,在《三国志》里还有不少记载。比如有一次,曹操的军队在攻打城池时,他下令不许伤害城中百姓,要是有士兵违反,不仅自己要受罚,连所属的将领也要连带受责。有一回,一名将领因为手下士兵抢了百姓的鸡,就被曹操罚了五十军棍,还让他亲自去给百姓道歉赔偿。从那以后,他的军队里再也没人敢随意欺负百姓了。
而 “割发代首” 这件事,更是让全军上下都深受震动。《曹瞒传》里就提到,自从这件事之后,曹操的军队军纪变得异常严明,将士们走路都小心翼翼,生怕不小心违反了军令。有一次行军途中,遇到一片果园,树上结满了果子,将士们口渴得不行,却没有一个人敢去摘果子吃,因为他们知道,统帅曹操连自己都能严格要求,他们要是违反军令,肯定没有好下场。
可能有人会说,曹操这是不是在作秀啊?可不管怎么说,他确实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以身作则。要知道,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,很多诸侯带兵都是随心所欲,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,根本不管什么军纪。比如董卓,他的军队所到之处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,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。而曹操却不一样,他明白 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 的道理,只有自己先遵守军纪,才能让将士们信服。
而且,“割发代首” 这件事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,那就是让曹操获得了将士们的敬畏。以前,有些老资格的将领可能还会觉得曹操年轻,不太把他的命令当回事,可自从这件事之后,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。在战场上,将士们都愿意为他卖命,因为他们知道,跟着这样一位严于律己、赏罚分明的统帅,只要好好打仗,不仅能打胜仗,还能得到应有的奖赏;要是违反军纪,不管是谁,都会受到惩罚。
放到现在来看,曹操 “割发代首” 的做法对现代管理也有很大的启示。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团队管理,领导者的以身作则都非常重要。如果一个领导自己都不遵守公司制度,却要求员工严格遵守,那员工肯定不会信服,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。就像有些公司规定员工不能迟到早退,可领导却天天迟到,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有好的工作氛围呢?
相反,如果领导者能像曹操一样,严格要求自己,做好表率,那员工自然会跟着学。比如有些企业的老板,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,最后一个离开,员工们看到老板这么努力,自己也会更有干劲。而且,赏罚分明也很关键,该奖励的时候不吝啬,该惩罚的时候不手软,这样才能让团队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积极性。
其实,历史就像一面镜子,能让我们从过去的事情中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。曹操 “割发代首” 看似是一件小事,却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和做人道理。它告诉我们,不管身处什么位置,都要严于律己,以身作则,只有这样,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,才能把事情做好。
最后想问大家,如果你是当时曹操手下的一名将士,看到曹操 “割发代首” 的举动配资中介,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?要是在现在的工作中,遇到像曹操这样严于律己的领导,你觉得对自己的工作会有什么影响呢?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一起聊聊,也别忘了关注我,之后还会给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。
发布于:广东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